一直以來,首鋼長鋼工程公司充分激發職工創新潛能,積極推進智慧成果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營造“人人獻計策、個個出點子”的創效氛圍,通過技術創新、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等舉措,著力破解生產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
自制切前梁解決生產難題。首鋼長鋼煉鋼廠5號連鑄機切前梁長期處于高溫、潮濕的生產環境,極易發生腐蝕變形,導致切前輥標高尺寸整體低于標準尺寸,進而造成鋼坯不能順利進入液壓剪完成剪切作業,影響正常的生產運行。為解決這一生產難題,首鋼長鋼工程公司煉鋼檢修作業區職工群策群力,決定自制切前梁進行更換。該作業區組織檢修人員利用廢舊的切前梁自制了切前梁,及時恢復了切前設備的功能,保證鋼坯可以順利進入剪機區域進行剪切作業。自制切前梁5根,節省備件費用10萬余元。
增加彈簧讓彈性減弱沖擊力。首鋼長鋼煉鋼廠原料作業區升降機過渡導軌長期承受鋼坯滑落產生的沖擊力,因沖擊力過大容易導致導軌發生變形或損壞。而且,因導軌損壞會無法完成熱送作業,直接導致生產效率下降及備件成本增加。首鋼長鋼工程公司煉鋼檢修作業區根據生產實際組織廣大職工獻言獻策,經過分析、論證,決定在過渡道軌區域均勻分布3個高強度彈簧,通過彈簧的彈性吸收鋼坯滑落時產生的沖擊力,減少了直接作用在導軌上的沖擊力,從而降低了導軌損壞的情況。改善前,平均每月更換1根導軌;改善后,目前未出現導軌損壞現象,預計年節省備件費用1萬余元。
自制進料器讓磨棒更換更簡單。首鋼長鋼煉鋼廠回收作業區棒磨機的進出口狹窄,磨棒長6米、直徑80毫米、重約500公斤,棒磨機更換磨棒時只能使用吊葫蘆送入滾筒,增加了檢修人員操作的難度和復雜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首鋼長鋼工程公司煉鋼檢修作業區針對這一情況,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攻關設計改造,設計制作了一種“進料器”,更換時使用吊葫蘆將磨棒放置在進料器上,磨棒即可通過進料器上的滾輪運送至滾筒內,既可以快速、準確地完成磨棒更換,有效減少了停機時間,又避免了檢修人員使用吊葫蘆更換磨棒時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了作業安全性。(侯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