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鋼集團煉鐵事業部職工胡巍和李莉攜手完成的一項小改造,成功破解決球團作業區圓盤給料機下料不暢的問題,這一創新之舉不僅提高了設備運行效率,還降低了電能消耗。
煤粉是球團生產的主要燃料,需經過磁力分揀、排雜、熱煙氣加熱、磨碎成粉等多道工藝,以達到合格的粒度與水分。然而,圓盤給料機下料的過程中,煤粉堵塞、粘料、不下料的問題時常發生,原本一臺圓盤給料機即可滿足生產需求,但因上述問題,不得不增開一臺以確保生產順利進行。尤其在梅雨季節,煤粉偏濕,堵塞情況愈加嚴重,員工需要長時間用壓縮空氣捅料,榔頭敲打等方式來確保圓盤給料器下料通暢。
面對人力資源的高效化與降本增效的挑戰,新鋼煉鐵事業部堅持人本思維,鼓勵各作業區挖掘人力資源潛力,發揮職工的聰明才智,破解生產過程中的瓶頸。球團作業區職工李莉首先提出提高圓盤給料機轉速的建議,雖有一定改進,根本問題仍未解決。隨后,職工胡巍提出在圓盤給料機盤面加裝四根呈十字型的筋條。這一改造在圓盤底部形成了一層煤粉鋪墊,使煤粉下料時不再與盤面直接接觸,而是煤粉間相互摩擦,從而實現了煤粉在旋轉過程中的平滑順暢下料。
實踐運行證明,改造效果顯著。如今,僅需一臺圓盤給料機即可達到原兩臺給料機的下料量,且下料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大大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同時,運行時間也縮短了一個小時,年僅節約電耗達四萬余元。
“職工的智慧無窮無盡,降本增效的關鍵往往就隱藏在基層的細節之中?!弊鳂I區負責人興奮地表示,“胡巍和李莉的建議雖然看似微小,但匯聚起來卻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nbsp;(萬新東、甘志鴻)